main photo
111

專欄。

航向花簇婆娑的植物島嶼:植物、藝術與生活

2023.02.24 · 饗響文化藝術基金會 ·

初春,暖陽照拂。小鎮街市,人們熙來攘往穿梭其中。從西螺老街及熱鬧的中山路轉進房舍街區之後,雲林聲泊廳標章式的紅、黃、粉色牆昂然映入眼簾,靜待著知音之人尋幽訪勝。

▲饗響基金會位於一個縈繞風聲、水聲、音樂聲的綠建築 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踏入饗響基金會大門口,微風悠遊穿梭,空氣裡飄散清淡雅香;腳邊點綴著武竹、蘄艾、薄荷等綠意;從天而降的水幕池畔,野薑花香氣四溢;朝氣勃勃的象牙木枝椏高聳,與粼粼水幕互相輝映。行徑小花園般的精巧景緻,揭開午後知識與藝術饗宴的序幕。

今日,聲泊廳座無虛席。兩場別出心裁的活動即將進行⋯

 《植物與音符的親密相遇》植物 x 藝術 植物園方舟計畫

▲董景生博士親臨聲泊廳演講 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這場《植物與音符的親密相遇》是由「傳愛文化公益信託」所贊助之NSO愛樂實驗室音樂講堂系列podcast的延伸講座,邀請「植物方舟計畫」負責人—董景生博士,親臨雲林聲泊廳,分享植物如何跨界應用,走入常民的生活。董景生博士為台灣著名的昆蟲與植物學家,曾任台北植物園園長、現為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研究員兼組長,長年投入民族植物的記錄書寫。2019年起,負責主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「植物方舟計畫」進行植物保種,積極為台灣珍稀植物留下標本、保存植物於真實環境中的原始樣態。

世界植物園的現在與未來—跨域結合,融入在地生活

「大家猜猜看,台灣原生種的水果有什麼?」董景生博士(下稱董老師)拋出一個平易近人的問答開頭,頓時讓現場的氣氛活絡起來。聽眾們紛紛舉手搶答:香蕉、西瓜、蓮霧、鳳梨、芭樂⋯ 卻都沒有人說出正確答案。 原來台灣物種雖具有多樣性,但屬於原生種的水果卻相對稀少,我們水果王國的美譽,其實是各地區交流以及台灣育種的結果。  緊接著,董老師與大家娓娓道來,他走訪各國植物園所觀察到的經營心法,例如英國 Kew Garden與藝術家Chihuly、塩田千春合作,將大型藝術作品置入植物園;再如新加坡Jurong Lake Gardens運用VR技術創造互動、傾全國之力建設植物園、挹注多樣性。令人驚訝的是,新加坡植物園豐富的植物來源,竟多達80%從台灣彰化田尾鄉進口而來,其政府官員也多次訪台交流取經。各國植物園嘗試各式結合科技、藝術的跨領域創新,使得植物園既是另一種博物館,也是一個可以帶著小酒、點心與家人朋友野餐的美好場域。 這樣集知識傳播及社交需求,深刻融入在地生活,更將之轉化可自主產生經濟收益提供更永續經營的模式,值得台灣借鏡。

除了國外案例,董老師也介紹了台灣植物園的推廣現況,包含植物教育、國際研討會、探勘,以及跨領域合作如藝術策展、餐酒會、自然史出版、CCC漫畫繪製、NSO愛樂實驗室等,積極推展植物多元應用的可能性,觸及生活各式領域。

植物與音符、藝術的相遇

談到植物與音樂,董老師由《登山列車》一曲開啟篇章。此曲由鄒族音樂詩人高一生(Uyongu Yatauyungana)作詞作曲,藉著乘坐火車歸鄉的沿途風景,抒發對阿里山真摯的情感。列車從嘉義車站行駛往阿里山,遠眺塔山,接著越過祝山抵達塔塔加,望見玉山…由低海拔闊葉林到高海拔針葉林的林相,一覽無遺。

▲《登山列車》描繪登阿里山由高至低海拔的林相變化 / 圖:擷取自董景生博士之投影片

董老師將歌詞注疏分析,以植物學家的視角,向我們一一介紹歌詞中的地景、植被,如:奮起湖野茉莉和冷水麻、后大埔石櫟、瑞里繁縷、交力坪鐵色、紅狹葉懸鉤子…等,藉由歌詞描繪的物種,引領我們想像旅途中的精彩山林。

…即便這些物種沒有名字,但帶領我們去觀察體驗的人,不一定要用知識引導—–知識應該是體驗後隨之而來的。如果有音樂家或藝術家,帶領你用另一種方式打開五感、被自然洗禮,你才會因為內心觸動,進而願意主動去了解物種、產生關係。」延續董老師在NSO音樂講堂第四集的訪談,植物學家和音樂家、藝術家其實有著「異曲同工」之妙,善用自身敏銳的觀察力,將理念轉譯為大眾所能觸及的媒介,去感受、體驗生活的美好。

永續保護植物資源,是我們共同的責任

最後,董老師以受脅植物保育、分散式保種(植物園方舟計畫)作結,帶領大家認識台灣植物園與相關單位和研究團隊,正默默努力進行著保育、推廣。「台灣島是一座植物園」臺灣原生植物近5,000種,其中1,052種為特有種、989種為受威脅植物,生長在台灣的我們,更應該共同維護這座鬱鬱蔥蔥的植物島嶼,讓世代與物種永續共存。

▲現場聽眾座無虛席。 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眾人折服於董老師植物百科般的海量知識與見聞,意猶未盡。一晃眼,兩個小時光陰如梭,隨後,進入到活動的下一個環節……

 《花簇在婆娑中綻放》— 實驗動畫創作展&開幕茶會

藝術家劉靜怡(下稱Raito)首先播放了一部七分鐘的實驗停格動畫《女性愛情三部曲:綻放之種、婆娑之葉、錦簇之花》,並分享其創作概念。本次《花簇在婆娑中綻放》的展覽,即是由這部作品延伸而來。

觀影結束,我們跟隨Raito的腳步,抵達位於一樓的展覽空間。各式乾燥植物被精心布置在周邊角落,木畫框鑲滿創作手稿、細膩分鏡、植物標本,豐富有秩的排列於牆面,飄逸的白紗綴著花卉從天花板垂落⋯猶如戀愛的少女化身在此,傾訴著對愛情浪漫的企盼、交往的喜悅與婚姻的甜美,眾人尋著Raito的創作軌跡,一同探索愛戀的美好。

▲由動畫作品延展而生的限地創作,宛如一座植物島 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▲藝術家劉靜怡(Raito Low)解說創作理念 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來自馬來西亞的Raito現居台灣,目前為專業停格動畫導演及動畫師。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動畫藝術碩士班。其作品曾獲烏拉圭FIA、關渡KDIAF等動畫影展獎項殊榮。Raito與饗響基金會的緣分始於2022年聲泊廳國際動畫短片小影展,播映其得獎動畫《女性愛情三部曲:〈綻放之種〉、〈婆娑之葉〉、〈簇錦之花〉》。運用種子、枝葉、花卉作爲符號,鮮豔的色彩象徵女性的戀愛、交往、結婚三個愛情階段的心境歷程。在音樂的選配,選擇了十九世紀浪漫時期德國作曲家舒曼的聯篇歌曲Op 42《女人的愛情與生命》的其中三首,作為動畫三部曲各別的主題音樂。 這組聯篇歌曲是在舒曼與克拉拉熱戀期間所創作,深刻描繪出女人對於愛情豐富細膩的感知與情緒。

▲《女性愛情三部曲》動畫運用逾百種植栽(包括60多種台灣特色植物) 作爲女性符號,象徵愛情的狀態 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Raito將《女性愛情三部曲》的動畫製作過程延伸至實體空間展出,透過繪本、立體畫、圖片序列、植物裝置藝術、手稿等,精心布置,讓眾人一窺其創作歷程。有別於之前的展覽場域,Raito特別為此次展覽,限地創作了由五十種花卉與五條500公分薄白紗,所織合而成的植物掛簾裝飾,垂落在展廳内超大面寬的落地窗。午後斜陽從窗外照入展間,綴滿萬紫千紅的白紗猶如新娘禮服般閃耀飄逸,瀰漫著幸福喜悅之情。

▲(左)垂落落地窗的植物掛簾裝置 (右)民眾嘗試使用手機掃描互動/ 圖:饗響基金會提供

除了絕美的裝置,Raito更別出心裁結合擴增實境AR(Augmented Reality)技術,讓作品「動起來」。觀眾持手機掃描QRcode、將鏡頭瞄準相應的畫布,便能欣賞到片段的精巧動畫,增添互動趣味。展覽期間,由動畫作品延伸的《綻放之種》精裝繪本、全手工製作的立體植物畫木盒、明信片及複製畫,讓觀眾有機會將美麗的停格畫面帶回家。

完整展覽介紹:→《【花簇在婆娑中綻放】實驗動畫創作展》←

擅長以植物媒材作為創作的Raito,本次的展出及停格動畫作品,深受董老師的賞識,會後相互交流許多想法,討論如何延長乾燥植物的保存方式,彼此惺惺相惜。原本看似兩場無特別關聯的活動,卻透過植物串起了彼此間的連結,打開對話的空間,這也實現了饗響基金會一直以來的初衷:作為平台,開啟彼此的傾聽,激盪更深的對話。

 


■《花簇在婆娑中綻放》實驗動畫創作展
→【花簇在婆娑中綻放】實驗動畫預告片←

✦展期:2023/2/12──2023/6/30
✦展場:聲泊廳(雲林縣西螺鎮中山路229巷12號一樓)
✦洽詢:05-5871102
✦查看開放觀展時段:(點我)


■更多聲泊廳的展演資訊請參考:

饗響基金會Facebook     

✦饗響基金會LINE

■延伸聆聽/閱讀

1. 《愛樂實驗室 音樂講堂 EP.7》認識植物,從民族開始

2. 《愛樂實驗室 音樂講堂 EP.4》植物與音符的親密相遇

3. 《植物方舟計畫》

4.  台灣好報《劉靜怡舉辦動畫創作展 12日西螺聲泊廳登場》

5.  聯合報《綠植刻畫女性愛情心境 劉靜怡將經典作搬到聲泊廳》